close
 

 

亞洲的設計師在國際舞台逐漸嶄露頭角

究竟要如何走出當地,擁抱世界

卓越雜誌採訪針織設計師潘怡良

以她個人的經驗提供未來設計師ㄧ些務實的建議

潘怡良官網(沒有什麼東西的官網= =")http://www.gioiapan.com/default.htm

 (以下轉錄自卓越雜誌 文‧莊佳瑀)

  

  當全球追求時尚、流行的目光聚焦在法國巴黎、義大利米蘭,乃至美國紐約,當多少愛美的男女紛紛前往人稱之為購物天堂的香港、新加坡,採購新一季最流行的新裝,我們回頭來看台灣,台灣有所謂的時尚產業嗎?

  對於台灣有無時尚產業的問題,近年來在海外知名度迅速擴張的服裝設計潘怡良認為,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時尚取向與設計符碼,當然歐美一直都被肯定為是引導流行的先趨,近幾年來,台灣不斷有國際大品牌到位,現階段的時尚產業,台灣面臨的是供需問題,是消費者的選擇題,而不只是有無的是非題。

  台灣並非無時尚,只是尚未被看見,還未形成一股潮流,時尚產業其實還需要一些時間、更多的想法,來創造能量向國際發功。

  當然,歐美引導時尚流行的地位一直都未被攻下,但這幾年歐美的時尚流行界逐漸吹起東方風,東方元素不斷被引用,歐美也開始注意到東方設計師的光芒,不管台灣設計界是否搭著東方熱向外吹,但台灣設計的能力,漸漸地被國際看見亦是不爭的事實。

  以設計才華漸被看見的服裝設計師潘怡良為例,其在法國和東京都已開始嶄露頭角。20019月潘怡良以自己帶有熱情、活潑意味的義大利文名字GIOIA  PAN為名,成立工作室、自立品牌。當年的11月她便應邀為世界小姐──中國代表李冰設計大會禮服,因為李冰穿著潘怡良設計的禮服,進入決選並獲第四名,潘怡良的設計才華首度在國際間曝光。

  對於台灣的時尚產業現狀,一來是市場胃納量,二來過去台灣成衣以代工為主流,並未蔚為以設計為主流的產業風潮,但要翻轉這樣的格局並非不能。潘怡良以己身的經驗為例,要壯大設計師品牌,走出去到國際探路,比靜靜等待別人來發掘要快,機會也會多更多。

  潘怡良的家族原以成衣代工為業,對設計頗有興趣與概念的潘怡良卻決定成立自有品牌,並走量少質精的高價路線,因為只有品牌才能讓設計的想法實現,並擴大其價值,只要闖出品牌名號,優秀的設計師才不必只能隱在國際精品名牌之下為人做嫁裳。

  但要走設計師路線或經營一個品牌並不容易,潘怡良看見時間不待人的危機感,要讓自己設計的服飾被看見,就必須勇敢接受市場的評價,她選擇直接跳到國際時尚之都──巴黎,與世界知名的時尚名牌放在同等天平中較量。2004年潘怡良登上法國巴黎PRET A PORTER PARIS,參展其時裝作品。

  事實上,雖然是自行前往參展,但要在法國巴黎PRET A PORTER PARIS這樣的時裝展展出並不容易,主辦單位為要區隔成衣代工、設計、時尚的區塊,也為維持展覽的客觀地位,展方對品牌和設計師十分嚴選,並有其展館的分配機制。連續2年參展下來,法國逐漸注意到這位出身台灣的設計師的作品,逐漸調整其至位置較佳、評價更高的展區,並順利在法國接下訂單。

  在這之前,潘怡良早已陸續代表台灣,參加過中國石獅服裝節之兩岸三地著名設計師時裝發表會、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之Hong Kong Fashion Week、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、代表台灣設計師參加MERCEDES-BENZ ASIA FASHION AWARD亞洲服裝設計服裝發表會,這樣的設計實力與參展經驗,讓潘怡良被奧地利知名水晶品牌施華洛世奇(Swarovski)看見,邀請她為其所品牌水晶設計並發表高級訂製禮服。

  過去時裝產業一直存在一種開店迷思,進到巴黎開店、到紐約拓點,就彷彿是踏進國際市場的入門階。但潘怡良卻不是選擇這樣的作法,參展國際時裝展是她向國際介紹自己的方式。

  她笑說,剛起步的設計師任誰都不認識,即使設店,人生地不熟,國際媒體與買家都不認識你,「誰理會你?」但藉由國際參展,一方面國際優秀的設計師作品已匯聚一堂,可以看見不同類型、風格的服裝,既可以刺激自己的設計能力,也能調整自己與國際眼光接軌;而讓媒體、買家熟悉設計師風格,更是參展的最大收穫。藉由參展所累積的口碑,潘怡良順利將自己推向國際市場,接單也十分順利。這個操作模式與經驗,她認為應該值得台灣新一代設計後進參考。

  不輕易拓點的她說,因為走設計師品牌路線,她的服裝量少質精且非量產,點太多不見得能照顧得到,目前在台灣除了台北101購物中心的概念店及甫開幕的麗晶中山概念店,短期內中國大陸北京或上海是她的考量點。

  在法國已深耕多年,或許有人疑問,潘怡良為什麼會專注這個市場?她表示一方面法國接受她的設計,一方面接受她的服裝訂價,這是肯定一個設計師最重要的二個中心。國際時尚市場的策略,在法國她以接單後製造;東京則有過去代工時期所打下穩定的既有通路,搭售GIOIA PAN,無論是代工或自有品牌,製造都是潘怡良;而美國紐約則有喜愛她作品的通路,以平行方式輸入她的衣服;無論是哪個國家、哪種代理模式,都讓她可以省去庫存壓力。

  當然她的服裝市場不只在法國、日本,中東國家其實對流行感覺也十分敏銳,時尚的接受度也很強,她的服裝事業版圖除了台灣、法國、日本,來自阿拉伯等地的訂單也十分穩定。

  雖然一直在開拓國際市場,但卻強調「使用台灣布台灣製」的潘怡良,跟台灣服裝產業上下游的連結很深。去年底她即與紡拓會合作,使用紡拓會與工研院化學工業研究所所研發,具吸溼、透氣、排汗以及抗紫外線等多功能的機能性纖維,織製成具時尚感的高級流行服飾。過去機能性素材總讓人以為僅適合運動或休閒服飾,但潘怡良突破制式思維,運用其最擅長的針織能力,讓機能性線紗,也滿溢流行、時尚與女性浪漫。而她也預期,這樣大膽創新,將翻轉人們對過去對時尚難與功能性連結的印象。

  不斷在國際間參展,潘怡良坦言她當然有海外開店夢想,但以目前仍在打底的階段,她不願冒進,而以穩健無風險的參展接單,用自己獨特的設計創意,建立她的國際經驗與時尚版圖。身為一個台灣的設計師,要闖蕩國際江湖,確實十分辛苦,卻也是不能不做

  她舉韓國說明,近幾年韓國的崛起可謂全面性,不只在高科技、影視娛樂,在服裝產業的發展也頗為可觀,韓國每在國際服裝大展中大陣仗展出,攤位一片旗海與人海戰術,都吸引國際媒體與買主的注意,無形中增加行銷曝光的機會;這幾年來,台灣設計師國際參展人數漸少,確實削弱「台灣」整體實力的印象,她期望未來能與更多台灣優秀設計師聯手,闖蕩國際舞台,打出台灣時尚設計名號。

  以香港、韓國目前在成衣業上的發展,潘怡良認為,如果目前台灣有對手,香港、韓國應可視為可敬的對手,未來期望政府也能如對高科技產業般的扶植,相同地扶植時尚產業,讓更多設計師走出去。

  對目前台灣服裝產業無法跟上歐美的主因,在於無法搶在季節之先推出,以創造新一季的流行風。歐美時尚一向都比季節提早一至二季(約半年)推出新款服飾,以冬天為例,歐美時尚界早已做完下一年度的春夏服裝,並下完訂單,但台灣的春夏服裝卻還在蘊釀中,因此很難跟歐美時尚拚搏,創造趨勢便言之過早。如果能在時間性上更為提前,潘怡良認為引導流行,趕上歐美也非不可能。

  擅長使用也專注針織素材,說到「針織女王」便是直指潘怡良,其服裝設計堅持部分手工,貼近人群、貼近生活、重視實穿性,揚棄「奇裝異服」的設計論,潘怡良的作品以細膩精緻手工質感見長。

  會走入服裝設計界,潘怡良比別人多了一些與這個產業的淵源,因為家族從事成衣OEM(代工),在日本文化服裝學院織品系畢業後,先進入東京的時裝公司工作學習,並歷經家族事業生管與業務10年的歷練,對服裝設計充滿興趣與想法的潘怡良,不甘只是永遠為人做嫁衫,滿溢設計想法的她,突破家族顧慮,放手一搏,勇闖設計與品牌的未知之路。

  雖然幾度前往法國巴黎、香港、上海、馬來西亞等地參展國際時尚週,也順利打開知名度、接下國際訂單,潘怡良一開始從OEM跨進入ODM的自立品牌之路,家族確實有些疑慮,認為已站穩成衣代工之路,是否有必要冒險成立品牌,但潘怡良對服裝事業的熱情說服家人,並轉而支持,而這也證實潘怡良當初的決定,品牌才是價值的所在。

  一開始她先在衣蝶百貨設專櫃,這個第一步選擇的就是一條設計師路線。台北衣蝶百貨以都會女子時尚建立強烈市場風格,在台灣群雄爭霸的百貨業,中型的衣蝶百貨涵容最多位台灣新銳服裝設計師,成功區隔出其市場定位,潘怡良從衣蝶為出發點,其時尚設計師的印象就此寫就。

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喬安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